第一百八十八章 众乐乐乎
若按景骊的真正想法, 先把赵石迁出卫衍的府邸,再以历练为名, 让卫衍亲手把赵石远远地打发了,最好打发到边地去, 才最符合他的心意。
只要赵石离了京, 生米煮成了熟饭,接下去就是他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了,先不说立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就算赵石真的立功了,他也可以用各种理由压着,不让卫衍把赵石调回来。
以卫衍的脾气, 遇事不会马上觉得别人有歹意, 只会先往好处想,刚开始肯定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怀疑他不肯调赵石回京的用意, 大概还会误以为以后他要大用赵石, 才会寻机压压他,不过时间久了, 随着他拒绝的次数增多, 卫衍恐怕就要起疑心了。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好几年肯定过去了, 卫衍身边有了其他的贴心人, 赵石就算回来了,也得靠边站了。
这些事, 他原先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一步步走下去,就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结果,卫衍不知道为了什么,一出手,就打乱了他的布置。
若不是卫衍没有特地跑来劝谏他不要胡闹,景骊都要怀疑卫衍是不是知道了他的真正目的,才会抢先出手破坏。
哼,竟然要把赵石调到谢萌身边去,这是摆明了在为赵石以后升职铺路了。
卫衍这么做,不能算是错,从酬功角度而言,他这么做,才是最为妥当。
但是,景骊嘴里说得好听,几次三番嚷嚷着要卫衍多关心关心赵石,心里可是奔着收拾赵石去的,卫衍这么安排,和他的目的直接南辕北辙了。
偏偏,这事他不能反对,至少不能明面上表示反对,因为卫衍从头到尾都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始终按照他说的那些话在做,他要是多说什么,卫衍现在就要怀疑他对赵石别有用心了。
他打算收拾的人,明摆着很快就要立功升职了,景骊当然很郁闷,但是,他拿毫不知情又做人实诚的卫衍没办法,只能生生受了这些郁闷。
不过,他郁闷了片刻,又想开了。
算了,赵石的事先不急,迟早有收拾他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在卫衍身边放些贴心人,先把卫衍的心给收拢了,绝了赵石的后路。没有卫衍护着,他想收拾赵石还不是小菜一碟,拈手就来。
这些贴心人嘛,身手要好,杂务要全能,要听他的话,还要对卫衍忠心耿耿,景骊扒拉了一下夹袋,发现有能力的人不少,但是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的人,真的没有。
没办法,他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捏着鼻子挑出了几个勉强符合条件的,凑合着用了。
当然,听他的话,和对卫衍忠心,有时候是不能两全的,比如赵石就是栽在这上面的,在他和卫衍之间,选择了向着卫衍,才让他觉得不听话了,不过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他肯定不在意了。
人他安排好了,不过能不能收拢卫衍的心,就要看这些人的本事了。
他们最大的对手不在京里,这些人都不能好好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讨人欢心,得人赏识,就是他们无能了。既然无能,那么以后被赵石压在头上,也是活该,他一点都不会同情的。
就在皇帝陛下认真筹谋某些于国无益于己愉悦的琐事时,弘庆初年最大的盛事,在康平县缓缓拉开了帷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向京畿地区,向全皇朝境内蔓延,因为此事最初是在康平县开始的,史称“康平厘田”。
此次厘田历时二年多,除了清丈田亩厘清赋税之外,天下各州府的水利设施稼穑用具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日后的赋税增加国库充盈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这些只是明面上的好处,还有些好处,一时之间看不清,日子久了才能发挥作用。
比如,光在京畿地区,就有数百名士子为了这事到处奔波,等到谢萌完成了京畿地区的厘田,训练出了足够多的熟练人手,向其他府县派出厘田人员的时候,当地又有许多士子加入了这一盛事。
这些士子都是聪明人,经历了此事,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世都有了不少长进,对于农桑,也从纸上谈兵进化到了略知一二,个别人甚至到了j-i,ng通级别,哪怕只是略知一二,等到他们高中进士授官以后,也比其他人多了不少切实的劝农经验,于国于民都有益处。
这些后话先不去说,只说谢萌总领了此事后,在康平县待了一个多月,就统合了民议司、户部、以及齐远恒身边那些来帮忙的士子,将他们分成了数支队伍进行训练,又在康平县内分头练手,验收合格后再向京畿地区各县铺开。
大概到了五月初,康平县的厘田到了尾声,而京畿地区各县则有了厘田人员进驻,有些地方开始纷纷攘攘起来了。
作为宫里的高位妃子,周贵妃的家人每月可以入宫来请见她一次。
这一日,周贵妃的母亲如往常一般进宫来探望她,见了她就喊起了冤:“娘娘,您可要为家里做主啊!”
“母亲快请坐,来人,上茶,您慢慢说,这是出了什么事?”周贵妃赐了坐,又不慌不忙地命人上了茶,才问起了缘由。
“还不是那几个混账东西惹出来的事!”周母恨恨地说道,急忙将前因后果一一道来。
周贵妃仔细听了母亲的一番话,才知道,原来,这事与她的几个叔父有关。
周贵妃家是长房嫡支,她有几个庶出的叔父,当日祖父母去了,她家按例分了家,长房继承了爵位祖
喜欢景帝纪事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