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西夏国知道自己地小人少物,要想打仗必须要拼命发展武器和装备。也许也是这样一个道理吧,当一个人什么都有的时候也许就会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就会拼命的拥有,最后追求完美甚至会超过那个本身拥有很多的人。就像现在的某些国家,自身的资源很有限,因为如此,他们十分珍惜资源,十分会利用资源,并渐渐摸索出极为先进的技术,当然,他们在施展他们技术的材料是要靠进口的。
万事都是一个理。后世考证,西夏曾设有文思院这么个机构。听名字,还以为是诗词方面的研究所,然而,这文思院的职责却是研究把金银铜铁的各种性能特点及如何调配的?文思院著有冶金资料的书录,也是世上最早最完整的记录的冶金学的记录。西夏人就根据资料全世界做贸易,找来各种锻造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世上三大名刀之一的的产地属于中东,同样没有良好的钢矿,他们的的重要材料乌兹钢锭同样是靠在印度进口的。
这事儿说明一个道理,技术比资源重要。
关于西夏的冶金术,不得不提两点。那就是双扇鼓风炉和冷锻技术。11世纪的宋王朝科技文化相当发达,都没有的双木扇鼓风炉,只有一面风门的单扇风炉。就是电视镜头里看到的铁匠一拉一推那个东西,简单原理是炉子里添加燃烧物,一拉开风门灌入空气,空气携氧,再一关风门挤入会造成火势增旺。可是这么一拉一推的温度仍然是上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聪明的西夏人竟发明了汉人都没想到的双扇风炉,也就是炉子一边设两个风门,错位开来,这边风门刚做完鼓风运动,那边接着抽动,效率更快,氧fēng_liú转加速,冶炼温度更是有了显而易见的提高。
再说冷锻,这个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伟大的发明。冷锻,史书记载,西夏甲胄“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冷锻用现在的科学说法,是对物料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成型加工。如汽车的齿轮,枪械的枪管膛线,这些不能变形的都必须用冷锻工艺处理。冷锻的室温不能超过30度,我不懂冷锻具体如何操作,只知道一块钢锭用冷锻术打造出来后重量会减去三分之二,只剩三分之一,可谓浓缩是精华。现在博物馆有出土的西夏盔甲,那是厚薄一致,里面的连缝一片一片紧密相连,完美无缺,坚韧非常。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喜欢江湖震动之刀剑争锋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