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卦,师,地水师,坤上坎下。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养兵聚众,出师攻伐。师,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军队也。丈,十尺也。
注:养兵聚众,出师攻伐:坚定的,刚毅的,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吉,无忧。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律:法则,规章。臧:赃物也。
注:养兵聚众,出师攻伐,必须严格执行法制,规章,否则,获赃而咎,必凶矣。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注:养兵聚众,王于军中亲率军队出师攻伐,吉,无忧,王三次下达赏赐的命令,众服于王。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养兵聚众,出师攻伐,战死者无数,用大车拉着尸体而回,大凶。
六四:师左次,无咎。
左:手相左助也。次:顺序。
注:出师攻伐,左右有序,顺序而出,无忧。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执,实行,言,口之利也。
注:出师攻伐,路遇田野有qín_shòu,不利围猎,利于实行口声驱赶,无忧。出师攻伐,兄长于前率领军队攻击,兄弟于后率领车队等待拉尸体,肯定是大凶的,出师未捷,先泄势气,何以用兵,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注:“與天地合其德”的大王有命令,开国安邦,建功立业,承立胤嗣,继体传爵,心胸狭窄,损人利己者勿用。用小人,必乱国邦也。
这一卦辞是对上古军事行动的描述与总结,也是后期兵家思想的出处。从卦文中看,讲述了出师攻伐,养精蓄锐需要制度严格,规章有序,团结一心的道理。同时强调王者出师要亲恭征伐,赏赐分明。又强调兄弟出师不可兄先弟后,兄弟责任不同当,不一视同仁,厚薄亲疏。最后又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这里用有四句话总结:
养兵聚众为蓄锐,
出师攻伐立国威。
行险而顺真王者,
开国安邦用大为。
从这一章看,原始的易经并非虚构现实,而是很重视现实,错就错后来的译注者各取所需,片面的增删原文中的思想意图,人为的将原著者的意思曲解,向封建卫道士的学说发展,后又经帝王确立为护国纲领,因此,原本清晰明确的易经理论,被打上了形而上的标签,成为治国安邦的纲领性文件,既而又成为普天下儒生的必修教材。
现在回看《周易》并非完全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那样,成为了是中国人封闭思想的开端;而是被后期译注者增删原文中思想造成的结果,但是,为什么译注者要编纂原著的思想呢?
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周易》原理是二进制数原理的原因。二进制数原理对应的正是二合制原理,也就是“阖”的原理,我在《经伦论》第三十章中说:“为什么‘合于二’是封建理教思想方法的起点,是儒家思想理性思维的根基之处?而“分于三”是资本主义思想的出处,又是西方哲学人性思维的开源思想?因为‘合’就是‘阖’,就是关门闭户,封关自守之意。‘分’就是‘開’,开启门户,开放发展之意。”这就是根本原因,现在回看《周易》,说它是中国人封闭思想的恶源一点也不过,因为一切思想的源头是左右理论的基石,而一切思想的产生的目的又是为了左右行动,而行动的目的正是为了改变现实存在。哲学之所以可以向全世界挺进,就是因为哲学思想的根是开放的。
封闭起来自己人虐自己人,讲究的就是顺应天理,讲究的就是“穷天理,灭人欲”,顺应天道,一切皆有天意安排,将人心变奴心,顺应王道规制,所以朱元璋无比推崇朱熹理论,将朱熹理论定为形而上论,来左右封建王朝的前进发展,最终将中国文化引入歧途,阻尼中国社会文明前进发展,造成前进的中国文明停止在封建社会无法前行。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执政者选择儒、理学思想呢?因为儒、理学思想符合了封建王朝的需求,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儒、理学传承的文王八卦与浑天学说脱离了二进制数原理,朝物质“流行者气”的演变规律发展。背离了二进制数学原理,即在任何有限位上都是封闭的,但在无限位上却是开放的这一原则,造成数据在任何有限位上都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之下运行,致使二进制数据始终处于一种演变规律之间,而无法将二进制数据演变规律进入无限开放的状态,而将无限开放搁置一边,最终形成全封闭的时间与空间,臆造出流行的“理气”流形态,人为的制造封建的世界观。
现在看存在儒、理学思想严重的文化瑕疵,存在重大的文化缺陷。
这只是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儒、理学思想被古代中国的执政者选中,实践上是因为在完全封闭的时间与空间,一切物质都是无意识形态的物质流,只会跟随一种意识流向一个方向发展。通俗的说就是越是封闭的状态,人民就越没有自我意识,就越能随波逐流,任人摆布。也就是越是封闭的空间,空间内的物质就越便于管理。权利阶级正是遵循这一道理的。朱元璋之所以无比推崇朱熹的理论,就是这个原因。朱元璋为了将朱家王朝推上一个密闭的空间,推上一条封闭的轨道,所以他才不遗余力的推行孔朱理论,最终造成中国文化完全
喜欢经伦论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