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午时,纪志远远远的看着一队人马朝着东安城的方向而来,硕大的旗子上凸显着一个大大的“纪”字,纪志远知道,是纪海来了。
待到队伍越来越近,纪志远远远的看去带队的正是那纪晴。
来到城下,纪志远和纪童、纪城等人恭候大司马纪海的到来。
待到纪海到的东安城城下,纪海下马,纪志远走上前去作揖说道:“东安城城主纪志远率东安城相关人等拜见大司马。”
纪海笑嘻嘻的说道:“纪城主客气了,这次来主要是君上有所安排,咱城里再谈。”
纪志远说道:“诺,大人请。”
就在转身间,纪晴妩媚的望了纪志远一眼,这些纪志远却是看见了,心里着实琢磨不透这纪晴的心思。
于是一干人等浩浩汤汤的走进了将军府,
待坐定后,纪海对纪志远说道:“纪城主,无关人等可令其退下,我等有秘事相议。”
就这样纪志远留下了纪童、纪城,对面是纪海、纪晴。
纪海说道:“纪城主,我们前期可能有些误会,但是这次我来却是奉君上之令,来到这里,是要为一件可能影响后世的大事。”
纪志远说道:“请大人明示,此时都是我们的人。”
纪海接着说道:“纪城主也知道,现在这时期,各个诸侯之间争霸不休,但是君上为了纪国长久之计,从中斡旋鲁、莒两国,结世代之好,这次君上派我来就是主要就是为了选择盟会之地。”
纪志远说道:“大人说道的盟会之地,是指东安城?”
“纪城主果然是聪明之人,君上初选就是东安城。”纪海说道。
“但是大人,你可曾想到,东安城乃纪国之城,他们会不会有所担忧,而不赴约?”
纪海显示出惊异的眼神,说道:“纪城主,考虑周全,所言极是,以纪城主而言,你看哪里合适。”
纪志远心里想,我当然知道了,因为我先前看过历史,历史上的“浮来会盟”,谁人不晓得啊。
我在21世纪,曾经研究过这一方面的知识,在21世纪的教科书上他是这样讲的:据清代邑人进士刘绍武《闵仲山即浮来山考》所说,现今诸葛镇的松山,就是闵仲山,也就是更早时期的浮来山,即春秋时期莒、鲁国君会盟之处。
刘绍武在文章里说:“闵仲山在沂水县西北,盖县故城东,世传闵子避召居此,又有子路依栖岩。自明代建二贤祠,号曰‘闵仲书院’,其山苍松万株。《隋书?地理志》:‘琅琊郡东安县有松山,隋之东安治。’盖县故城东安之松山即此山也,然未有知此山为浮来者。《春秋?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预曰:‘浮来,纪邑,东莞县北有邳乡,邳乡西有公来山。’《后汉?郡国志》:‘东莞有郓亭、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以今考之,闵仲山即浮来山。……山在春秋之世曰‘浮来’,至杜预时曰‘公来’者,盖因鲁公会莒子于此得名。其后‘公来’之名亦晦,始因山所有者曰‘松山’,又因闵仲二贤遗迹曰‘闵仲山’,而浮来之名日以不著矣。”
刘绍武在此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以三个充足的证据论证了现在诸葛境内的松山,在他所处的时代叫闵仲山,再早时期叫浮来山,因为鲁国国君曾在此会盟过莒国国君,所以此山也叫“公(鲁国公)来山”。
松山一带在春秋时期属于纪国之地。证据之一是,西晋著名学者杜预说:“浮来,纪邑。”证据之二是: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的那次莒子与隐公会盟,是由纪国国君斡旋促成的,纪国既然作为中间调停者,那么,会盟的地点应当就在纪国的地盘上,而不可能在莒国或者鲁国的地盘上。大家都知道纪国都城在今寿光一带,但是其疆域边界却没有学者给予明确的答案。今沂水县境内只有传说纪王崮为当年纪王“去国”(纪国是在公元前690年被齐国消灭的)后的避难处,没有其他有关纪国的传说和遗迹。2011年年底在纪王崮发现了春秋古墓,但古墓的国别和幕主的身份因缺少有力证据而无法确定。松山一带当年是纪国领土的话,那么,近在咫尺的纪王崮也许就是纪国的地盘。(“去国”一词,是离开国都而非离开了国家领土。)
所以纪志远想到了以前看过的相关资料,就和纪海说道:“在东安城的东北有一名地方叫浮来邑,隶属于东安城,此处和莒国接壤,又距离鲁国很近,这样可以充分使鲁、莒两国两国国君放心,东安城深入纪国境内,这样双方肯定陈兵疆界,这样就会容易生出事端。”
纪海听着纪志远的解释,心里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亦是更加的爱惜,“以后一定将其收入账下。”纪海心里说道。
“我立马派人急送信息至君上,此事就是定在浮来邑。”纪海说着,吩咐纪晴马上去办,纪晴离去。
喜欢天上王城王陵秘寝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