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就是女性的自我意志、自信自立,消除对男性的依赖心理。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依托在男人身上。男权社会所有的情感关系几乎都是这样。因为现在太多的女人都是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对一个男人的信赖基础上,可是又有多少男人真正值得信赖?一旦这种信赖丧失,女性的“美好”生活就会随之土崩瓦解。
那你强调的就不够,我看这一稿好像在说社会的原因。有歌颂新社会的比较正面的社会影响的东西。(侯:社会的因素现在还是写多了。)如果你要从女权的角度去强调妇女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意志,不依附于男权社会,如果是这样,就要减弱政治的因素,减弱社会变迁带来的那些大的变化,集中去描写人物。但是现在你的力度不够,就是说这个女孩发生的变化不够。你现在写了一些解放初期她受教育什么的,我觉得很容易让人看成在写社会的变化,歌颂新社会妇女命运的改变,也就是毛主席的新旧社会两重天,妇女翻身得解放。不过你要是真这样写的话,也是一个保护伞,也不是坏处。
侯:第二个女人基于上一代的经验,特别想控制自己的男人。她似乎觉得控制自己的男人就等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她把这两个东西模糊地统一起来,所以她觉得丈夫邹杰的一举一动都有问题。当得知自己没有生育能力后就更加怀疑,后来不但害了丈夫,自己也疯了。第三个女人就比较知道自己要什么,无论小杜想跟她结婚也好、不想跟她结婚也好、最后要离婚也好,都根本不能影响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态度,不为所动。最后独自生下孩子以后,男人也回来了,就是这么个线索。
我知道你这故事是怎么样的了。还有她跟她妈这事儿很关键,现在还不大好。(侯: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是最严重的,我始终在跟编剧想这个问题。)如果技术上解决不了的话,还得再找一个老演员来演她妈。
侯:我认为现在最缺的就是母女之间、祖孙之间的这种爱恨关系。要生活在一起,扭在一起,可是两个人心思又完全不一样,有矛盾、有恨又有爱。
关于母女和祖孙关系
我老觉得不要把这个老太太留到最后,在第三个故事中间死掉比较好。后面这女孩的人物感觉就很好,你可以集中写这个女孩,关键看你怎么弄戏了。
侯:现在基本就是这样的布局,老太太临死前给她留了一个遗愿,老太太死后就是她生孩子的过程了。现在遗愿这点写得还不够到位。
第三章 花(12)
我主张让老太太跟她一对一的那种戏不要特别长,而应该写她们俩人之间的或者说是家里面的一种气场。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国的居住条件还不行,那时我们不能从老房子里搬出来单独住,也不敢在外头住。跟现在不一样,小年轻可以租房子或买房子单独住。所以她必须回家住,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她们住在这个老房子里,家里面永远有一个气场,就像当年这个老太太(茉)在外面演戏,孟老板给她开了两天房就是一个大事。后来她被那个老板抛弃了,她还得回来与她妈住在一起,她必须回家生孩子。(前面这个老太太跟后面这个老太太可以是一个演员。)我觉得如果想不好这种一对一的冲突戏的话,就用这种点的方法。就是说找一些点让这个家成为一个角色,让人总觉得在家里面有一个气场,回到家里就有一种说不来的又爱又恨。又爱又恨是对第二个女儿,因为她妈不喜欢这个女儿,老是风言风语的给她撂话,老把自己不幸的根源归结于她,像祥林嫂似的。女儿从小就听这唠叨话,在她心里这种y影很重。这又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父亲是谁,哪儿去了?我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小时候同学要说你爸是个资本家,这一定对这女孩子造成的y影和伤害很大。回家之后想问她妈,但是这种事能问吗?你从这些细节上去想她们这种母女关系会很有戏的。比如我们设想她在七岁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同学欺负她说,你是个野种,你妈是妓女(就这么胡说),你爸是谁你知道吗?你爸是大资本家,是大流氓跑到香港去了。如果她不知道父亲是谁,她会带着这种屈辱回家问她妈,她妈一直对她没有好脸,这中间就会产生很多戏。你们顺着她小时候到青春期到后来整个过程往前找就有很多戏,就能形成母女俩特有的一种感觉。
我的看法是她跟她妈在家里就不说话,比第一个故事中的母女关系还奇怪,还要更强烈的对应,是一种极端紧张的畸形关系。她在家永远不说话,她妈又不得不说,就老是唠叨。唠叨作为她妈这个人很典型的行为,这是她们一种非正面的交锋,让观众通过这个看到她俩从小到大的一种奇特的关系。你要紧紧抓住这个关系,不要光盯着现在她与男人之间怎么了这一件事。你想想,茉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小市民,她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这个女儿,就觉得这个女儿是祸根。自从肚子里有了这个孩子以后她就开始走背字,后来因为生女儿大病一场,差点命都没了。这个女儿让她懊悔死了。这样的话,你想
喜欢茉莉花开时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