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欧阳山(1908…2000)原名杨凤岐。荆州人。现代作家。因家境贫寒出生几个月后被卖给杨姓人家,从小随养父四处奔波,接触过很多穷苦人。16岁那年第一篇短篇《那一夜》在上海《学生杂志》上发表,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玫瑰残了》,1928年连续写了《桃君的情人》、《爱之奔流》等七八部中长篇,成为职业作家。后到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活动。在此前后,曾受到鲁迅、郭沫若等文坛大家的教导与帮助。1941年到延安,1947年,创作出版长篇《高干大》,是文艺工作者实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最早的硕果之一。建国以后,回到广州,写出了革命史诗《一代fēng_liú》(五卷:《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被选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红色经典”之一。期间还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华南人民文艺学院院长,华南文联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作协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顾委委员。2000年,92岁高龄的欧阳山被授予中国文艺界最高荣誉“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纯金奖章。
正文
长得很俊的傻孩子
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周铁,日过一日,这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他夫妇一来嫌孩子不懂事,总爱和同屋住的别家孩子打闹淘气,二来手头宽裕些,也想挪个地方松动松动,就放声气寻房子。恰巧官塘街三家巷有一个旗下的大烟精要卖房子,他同族的人怕跟首尾,宁愿卖给外姓。正岐利剪刀铺子的东家见周大身家清白,就一力保荐,做成了这桩买卖。
刚搬进三家巷没几天,那年方九岁的孩子周铁就问他爸爸周大道:“爸爸,这巷子里住着六家人家,为什么叫个三家巷?”周大在他的后脑勺上狠狠地给了一巴掌,瞪大眼睛对他说:“叫你上铺子里学手艺,你不去,整天跑到城上面去玩儿!你又不是一个读书人,吃着饭没事儿干的,你管他三家六家做什么?”后来他悄悄问他娘,他娘也回答不上来,只是安慰他道:“你去招你那蛮老子干什么。没得找打!一条街、一条巷,都是皇上叫大官儿定的名字,谁猜得透是什么主意?只怕那和过番的李太白才能猜出几分呢!”当下周铁见问爸爸吃了大亏,问娘又不得要领,也就收起闲心,规规矩矩上正岐利剪刀铺子去当徒弟。过不几年,他也就成了一个又老实又精壮的家传铁匠了。
在他们刚搬到三家巷居住的时候,那里的确没有什么有名有姓的人家。他们是不愁柴、不愁米的,其他的住户多半是些肩挑、小贩、轿夫、苦力之类,日子过得很艰难。比较好一点的,算是有一家陈家跟一家何家。陈家住在他们紧隔壁,只有一个单身男子,名叫陈万利,当时才二十二岁,靠摆个小摊子,卖些粉盒针线、零碎杂货度日。他既无父母叔伯,又没兄弟姐妹,一早锁上门出去,傍晚才回家做饭,静幽幽地像一只老鼠一样。何家住在进巷子头一家,离他们最远。当家的叫何小二,是在监牢里看门的狱卒。他老婆一连生四个儿子,都没养成,别人都在暗地里说那是报应。后来第五个男孩子养活了,名叫何应元,他夫妻俩把他宝贝得什么似的,不吃给他吃,不穿给他穿,凡是粗重一点的事儿,就摸也不叫他摸一下。这何应元当时也十五岁了,生得矮小瘦弱,尖嘴缩腮,挂了名儿是念书,其实是整天穿鞋踏袜,四处鬼混。
出三家巷,往南不远,就是窦富巷。在窦富巷口,有一间熟药铺子,叫百和堂。百和堂里有一个大夫,叫杨在春。他看病谨慎,为人正直,虽然不算很行时,生意倒也过得去。他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杨志朴,年纪还小,大姑娘已经十八岁了。杨在春平日看见陈万利孤苦伶仃,勤俭过人,早想把女儿许给他。百和堂的老板猜出他的心事,就出来替陈万利做媒,果然一说就成,不久就娶了过门。这陈杨氏虽然从小信佛,但是生性孤僻,贪财势利。过门头一两年还好,后来就拨弄是非、吵街骂巷,搞得家门不静、邻里不安,有那些刻薄的人就给她
喜欢三家巷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