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断地去发掘一个人的闪光点,就会觉得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爱处。走近康老,茅庚发现,康老的闪光点还真不少,康老虽然话少,看起来冷漠,其实蕴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对这样低调做人的好人,茅庚有崇敬亦有怜悯。给康老适当的包装一下,至少属于扬善吧!所以茅庚觉得包装康老的时候适当掺些水分,也算是为了高尚的目标,自己无须有什么心理负担。
但是这一来也得和康老扶婆婆商量好,这事交给文元去做,希望他不负使命。
不过,不知不觉之间,揽了不少事儿,一下子变得压力大了许多。原本可以有条不紊进行的计划,因为扶婆婆和康老的缘故,变得有些失控。事情一多,节奏自然还得加快,可是自己分身乏术,又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帮得上自己的班底,所以须得好好运筹,才能应付眼前纷至沓来的事情。
水泥的事情倒是不忙,还得等完成一个固化周期,以确认试烧的水泥是否满足基本的要求,时钟试制也得放一放,不急在这一时。
不过茶籽油提纯的事儿不能不做,这牵涉到确保营养和节省粮食两个目标。那就别等找到海泡石了,干脆就用市面上可以找到的现成木炭来吸色去味,木炭也算是活性炭的一种,用木炭来吸附肯定要损失多一些茶籽油,但是不要紧,完成吸附使命的这些带油的木炭还可以捣碎用于制作油墨,如此综合利用,便将茶籽油的利用率发挥到了极致。
茅庚前世操作过油印机,对黑乎乎黏糊糊的油墨并不陌生,油墨嘛,无非是油脂加上炭黑以及填料调成的糊状物,就算不清楚具体的配方,那也问题不大,这种油墨无须达到铅印油墨的要求,只要能透过刻出的蜡纸缝隙渗透过去,就算凑合着能用了。记得前世操作油印的时候,油墨的干稀也要根据情况调制,油墨太干就渗透不过蜡纸的时候,就加点松节油什么的,然后就好了,当然也不能太稀,稀了就会透墨过多,印出来就会是一团一团的墨迹。所以油墨的事,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了,没什么难的!什么事你不能在一开始要求过于完美,先得有,有了之后,不妨再慢慢改进。
一想到制油墨的填料,茅庚不免又觉得头痛起来,填料的材料倒是满世界都有,比如碳酸钙微细粉末和重晶石微细粉末,最简单就是将石灰石磨细、磨细再磨细,那可真要一番水磨功夫。看来,穿越到古代,只要磨工过了关,基本上致富大业就成功了一半——烧水泥要磨、烧玻璃要磨、炼焦一样要磨。
不管怎么样,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压一压,放一放,蜡纸刻印却是刻不容缓的。根据贺先生的统计,已经报名的学员已经达到八十多人,还有七天就要开课了,时间上可谓相当紧迫。
其实蜡纸印刷甚至可以因陋就简,连油印机都不需要。《红岩》故事中《挺进报》印刷,在真实的操作中为了防止被特务逮住,陈然不用油印机,只把蜡纸的一头钉在板子上,用刮得光溜溜的竹片蘸上油墨在蜡纸上刮印。印完以后,蜡纸一烧,竹片一丢,什么痕迹也没有。可见蜡纸印刷根本就是为古代文化界量身定做的一项不可多得的山寨技术。
一张蜡纸,一般而言,印刷个200张毫无问题,菜鸟来操作也能印五六十张,而训练有素的高手能印七八百张,但据称最牛的记录还是邓大人办的《红星报》创出的,据说能印到900张。真是令人叹服啊!邓大人那么早就精研低投入高产出的要诀,后来抓经济便果然是一抓一个准。话说900张的印数,在宋代出一册书的发行量900本也差不多了吧,江浙、福建以及四川的那些书商岂不要跳楼!
不过且慢!别高兴得太早!刻蜡纸不可缺少的工具还有钢板和铁笔,铁笔不难,就算软一些不耐磨的铁笔,多磨磨,甚至多备几支也不要紧,但是钢板比较讲究,一是钢板上须得刻上细密的斜纹或者布纹,二是钢板须得耐磨,后世的钢板应该是锰钢一类,表面应该是淬了火的,这才耐磨。耐磨且刻有细密斜纹或者布纹的钢板,这事在后世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宋代,那是颇有些难度的。
斜纹或者布纹一定得有,没有斜纹布纹,铁笔刻字的时候,蜡纸就会被刻穿。除非谁有超常的手感,在没有斜纹布纹的硬底上刻蜡纸,也能够刻出筋连不断又透墨的字来,不会刻破蜡纸还能满足印刷要求,这种人或许有,但如果真有,那也是神级的超人!当然,这样的本事,后来的针打就能轻易做到。
而淬火的耐磨钢板,那当然更难了!这是在宋代,生铁和熟铁好找,钢却是要通过锻打才能得到,锻出的钢其实材质也不咋地。嗯,得找个好铁匠,才能完成制作钢板的艰巨任务。
请教了康老与贺先生,都确定白溪这里的铁匠不具备干这项技术活的才能,不得已,茅庚只好让文元去找曾经提供自己刻刀——也就是一个自制铁钉——的那个同路的归正客,那位铁匠姓李,据说打铁很有些本事,要是他还打不出这样的钢板,只怕要去长沙外协了。
还好文元很顺利地找到了李铁匠,李铁匠有个儿子,正要上学,听说茅庚在白溪官学当先生,便动了来白溪镇上打铁的念头,就便送子读书。文元便自作主张,领了李铁匠父子来到了白溪镇。
李铁匠李松没有让茅庚失望,经过李铁匠的锻打和淬火,茅庚确认硬度算是凑合了。随即茅庚
喜欢大宋新梦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