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堂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公孙策还是一筹莫展,没办法,他只好入宫面圣。
作者有话要说: 就快要计算机二级考试惹,心中甚是惶恐﹏a下个月还有普通话考试,湖建人感到很心塞Σ( ° △ °)︴
☆、第三十五章
赵祯终日沉浸于佛法之中,对“公孙大人就小蛮郡主被杀一案请求面圣”之事兴趣寥寥,沉思了片刻,却批准了。
公孙策此番前来,却是请求赵祯多给他几日的。他跪在地上,身上的大红官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他却好像不曾察觉。
佛堂内静悄悄的,烟雾缭绕,赵祯手中拿着一本佛经,倒也不去看公孙策,自顾自得在读着。
公孙策也不出声,他心知赵祯这是故意冷落自己。当皇帝的总归是有这种脾气,喜欢站在高处看人,把人看毛了,害怕了,自己也就赢了,其实就是想摆一摆威风罢了。外头虽然说赵祯这个皇帝当的是有名无实,当这毛病却是学得十成十的。
总算,赵祯开口了:“明天就要公审中州王了,公孙大人此番前来可谓何事?”
公孙策不缓不急地说道:“臣,正是为此事而来。”
“哦?”赵祯说:“说来听听。”
公孙策说:“臣恳请皇上在宽限数日。”
赵祯也不言语,视线一直不曾离开佛经,仿佛没有听到公孙策的话。
这头公孙策却自顾自地说下去了:“小蛮郡主被害一案,臣愧对圣恩,并没有查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赵祯面无表情:“之前不是说是中州王杀害的吗?”
公孙策说:“此案扑朔迷离,臣认为必有隐情,若是草率将中州王定罪,怕是民间会有诸多不满……”庞统在不久前被封为中州王,民间的呼声倒是很大。
“啪!”是茶杯摔碎的声音。
赵祯气愤地起身,指着公孙策怒道:“中州王中州王,你们心中只有一个中州王,还有没有将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公孙策像是预料道似的,并没有惶恐,只是说:“皇上息怒,此案关系到我大宋的稳定,当前大辽、高丽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大宋,若是中州王一定罪,怕是外有强寇来袭,内有百姓动乱,到时候的局面怕是难以收拾。”
赵祯何尝不知道当前大宋的局势,若是没有庞统和他的军队守着,怕是早就乱了起来,可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照你这么说,这杀人真凶另有其人?”
公孙策说:“这臣也不敢断定,但臣相信,有一个人,一定能还中州王一个公道,将那真凶捉拿归案。”
“包拯?”赵祯一语道破。
“皇上英明。”公孙策道。
此时赵祯已恢复了平静,说:“可朕听说……这包拯近来是日日买醉,对任何事都不关心——这样一个醉鬼,可以帮朕查案吗?”
公孙策一脸坚信:“臣,相信包拯。”
赵祯道:“罢了,朕就再给你们三日,若是三日后再查不到真凶,那……”
“请皇上放心!”公孙策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说:“三日后太庙见分晓。”
公孙策其实并不是很自信,只是事到如今,就算不行也得上了,好在在大家的劝说下,包拯总算清醒了点,不再喝酒了,一天晚上还说自己看见了小蛮。
小蛮已经死了,这是既定的事实。但公孙策等人不忍心再打击包拯,于是口中连连安慰说“是啊是啊小蛮姑娘也在看着你了,包拯你必须振作起来,为小蛮姑娘报仇。”
这三日,侍郎府上下人等过得是提心吊胆,生怕包拯又犯起浑来,到时候无法交差。倒是包拯却一点都不关心这些,只是每日都将自己关在小蛮被害的那间小屋里,一次又一次的模拟推算。
庞统却是过得不错,每日听听小曲喝喝小酒,一点都没有嫌疑人紧张的样子,反而过得十分自在。宫里的庞贵妃倒是派人来慰问了好几次,庞统每次都把慰问品手下,但面对太监旁敲侧击的打探,却只有一句话:“本王相信包大人,公孙大人。”
这下就连庞大人也没办法了:自己的儿子都不急,他们全家又在急个什么劲?这么想着,干脆手一甩,什么都不管了。
要说这三日里内心最澎湃的,要算是汴京城里的百姓了。本来之前小蛮郡主被杀一案就已经掀起民间讨论的热潮,后来又连连曝出“杀人真凶是中州王庞统”、“杀人真凶其实不是中州王”、“杀人真凶其实是郑王府的鬼魂”之类的传言,更是使百姓心中八卦的火苗烧得更旺了。如今的汴京城,就像几年前包拯审“狸猫换太子”一案一样,每天茶馆里都是爆满,说书先生恨不得多长了几张口,观众们也恨不得多长几只耳朵。
就在众人的期待/忐忑/害怕中,太庙公审那一日终于来了。
根据那一日有去旁听公审的路人甲回忆,那一日真是险象迭生,一环扣着一环,就算后来被庞统领兵包围太庙,自己就算当场死了,也算值了。
当然,那日路人甲并没有死,太庙里的所有人都没有死,据后世的史学家分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时出使大宋的南院大王耶律文才。
也有人研究过,耶律文才刚好就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出使大宋,会不会是事先就预料好的,但苦于没有证据,不久也就放弃了。
但不管这一切到底是不是一个阴谋,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耶律文才的到来挽救了尴尬的局面,也挽救了赵祯的性命。
喜欢(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请大家收藏:(m.dmbook5.com),高H辣H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